共模电感
共模电感,也称为共模扼流圈,常用于过滤计算机开关电源中的共模电磁干扰信号。在板卡设计中,共模电感还起到了EMI滤波的作用,用来抑制高速信号线产生的电磁波向外辐射发射。

共模电感,缠绕方法是什么?以下是共模电感的两种不同缠绕方法及相关比较。
两种缠绕方法的区别
缠绕方法
缠绕方法
1、与外观的区别:
答:两个绕组沿着磁芯缠绕。
b:两个绕组是分开的,单个绕组沿磁芯近180°半。
2、从工时差异的方法来看:
a工序操作简单,b工序相对复杂。
3.根据漏电感和分布电容之间的差异:
一个绕线过程的漏电感很小,但是两组之间的电容值很大,两组之间的电感值差很小;
B绕组工艺的漏电感很大,但是两组之间的电容值很小,两组之间的电感值略有不同。
鉴于相电流引起的不平衡电流,A模式下磁芯抵抗不平衡电流的能力强于B模式。(磁芯尺寸和材质相等)
4.区别于滤波器电路配置:
A的电感建议共模+差模滤波(共模+共模滤波不适合)
B的电感会被共模+共模滤波。差模电感的作用被电感本身的漏电感取代。
5.从电磁干扰传导和辐射来看
a .如果采用共模+共模滤波方式,很难通过EMI,即使传导,辐射也很难通过,很难兼顾两者;
b .采用共模+共模滤波方法,适当调整匝数、电感、漏电感、绕线工艺(可能使用时钟型),可兼顾两者。
综合性能分析,b绕法优于a绕法..